一、像晒干的树叶是什么茶
1、寿眉,属于白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省福鼎市、政和县、松溪县等地。寿眉不揉不炒,只需要经过天然的萎凋即成,因其外形似寿星的眉毛,故名寿眉。优质寿眉毫心显而多,色泽翠绿,汤色橙黄或深黄,叶底匀整、柔软、鲜亮,叶张主脉迎光透视呈红色,味醇爽,香鲜纯;其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至一芽二、三叶,要求含有白毫。而大部分寿眉是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等优势茶树品种的一芽四、五叶或开面茶或粗老茶为原料,结合白茶加工工艺制成的白茶。
2、福鼎白茶,按照传统意义上来讲是可以分为四种: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关于这四种茶的划分,其实是按照白茶采摘的顺序来划分的。白毫银针采摘的时间最早,以芽儿为主;白牡丹在银针之后采摘,有芽有叶;贡眉和寿眉则是最后采摘的叶片较多且有茶叶梗。其中,贡眉是先于寿眉采摘,品质会优于寿眉,但产量相对会少些。
3、贡眉和寿眉经常会被人们称作为粗老茶,因为寿眉叶多芽少的特点,使得寿眉的产量基本上占据了福鼎白茶的一半。而在福鼎方言中寿眉被称作为粗婆茶,在物以稀为贵的社会里,寿眉好像从来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寿眉因为产量较高,故而寿眉价格也相对比较低。
4、而从外观上看,寿眉的成茶就像是一堆晒干的树叶,没有一点儿的特色毫不起眼。自古以来以价取物、以貌取人都是非常不可取的,对于寿眉来说更是如此。寿眉虽然叶多芽少,但是口感却丝毫不差,而陈年寿眉泡出的茶汤色泽明丽,还有一股药香,醇厚顺滑令人沉醉其中。
5、寿眉由于茶叶较粗,故而茶梗也比较多,殊不知这正是寿眉最大的特点。因为寿眉中茶梗比较多,故而可以使茶饼中空隙增加。另外,茶梗的通气特性也使得茶饼内部的茶叶可以接触到微量的空气,这使得茶饼内外部都能够慢慢陈化。正是因为这样,寿眉在白茶中陈化速度最快,陈香最浓。
6、寿眉是白茶的一种,所以白茶所具有的功效,寿眉也全部都具备。寿眉茶功效如同犀牛角,有清凉解毒,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在越南是小儿高烧的退烧良药。寿眉因为产量较高不受人们的珍视,也正是因为这样造成了寿眉价格低,在白茶品类中属于末流。但是真正懂茶的人讲究的一个品字,他们看重的是茶的质感和内涵,不以貌取人,不以价格评好坏。而寿眉的内敛、低调、深藏不漏的特性,不也正是很多人为人处事的真实写照吗?
二、有一种树叶哂晒干可作茶叶泡茶唱喝叫什么树
温度:龙眼生长在南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气候,能忍受短期霜冻,在0至4℃的低温条件,短期内不会冻死。福建莆田主产区年平均气温为20至22℃,四川产地年平均气温约18℃;冬季短期低温有利于龙眼花芽的分化和形成。
水分:龙眼产区一般年降水量在1200至1600毫米。
光照:龙眼为阳性树种,要求阳光充足。
土壤:龙眼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在我国福建莆田主产区,主要为红砂壤、粘土,均能生长,只要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几乎各种土壤均能适应。以砂壤土最好,其次是砂质红壤及粘土。土壤pH值为5.4至6.5生长最好,碱性土不宜栽种。
龙眼原产于我国南部地区,分布于福建、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
龙眼肉,是指鲜龙眼烘成干果,也就是桂圆。生药龙眼肉为由顶端纵向裂开有不规则块片,气香,味浓甜而特殊。表面黄棕色,半透明;靠近果皮的一面皱缩不平,粗糙,靠近种皮的一面,光亮而有纵皱纹。
辨别掺伪的龙眼肉,首先是看外观。凡掺白糖的龙眼肉不会做得太干,不然掺入的白糖就会显现;凡用硫黄熏过的,其表面十分靓丽,颜色偏白,卖相十分好看。其次是闻。龙眼肉有股浓郁的清香味,而用硫黄熏过的龙眼肉则失去了这种香味,闻起来有股硫黄的味道。第三用手摸。龙眼肉经加工晾晒,一般不会晒得太干,摸起来稍有沾手,但掺入白糖的龙眼肉,抓在手里握一会儿,就能感觉黏乎乎的。第四是尝。龙眼肉口尝味浓甜而有股特殊的味道,而掺入白糖的龙眼肉,吃起来原有的清香味道显得很淡,而且甜得发腻。龙眼肉是补益的常用药,
龙眼肉营养丰富,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功效。
常绿乔木,高通常10余米,间有高达40米、胸径达1米、具板根的大乔木;小枝粗壮,被微柔毛,散生苍白色皮孔。叶连柄长15至30厘米或更长;小叶4至5对,很少3或6对,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两侧常不对称,长6至15厘米,宽2.5至5厘米,顶端短尖,有时稍钝头,基部极不对称,上侧阔楔形至截平,几与叶轴平行,下侧窄楔尖,腹面深绿色,有光泽,背面粉绿色,两面无毛;侧脉12至15对,仅在背面凸起;小叶柄长通常不超过5毫米。花序大型,多分枝,顶生和近枝顶腋生,密被星状毛;花梗短;萼片近革质,三角状卵形,长约2.5毫米,两面均被褐黄色绒毛和成束的星状毛;花瓣乳白色,披针形,与萼片近等长,仅外面被微柔毛;花丝被短硬毛。果近球形,直径1.2至2.5厘米,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外面稍粗糙,或少有微凸的小瘤体;种子茶褐色,光亮,全部被肉质的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夏间,果期夏季。
三、直接晒干的茶叶叫什么茶
直接晒干的茶叶叫白茶,白茶制作工艺独特,鲜叶采收之后,不炒不揉,先经过萎凋,之后完全利用太阳光干燥(直接晒干)的传统手法制作,因此日晒的白茶贴近自然,滋味则更加饱满香醇,其次根据鲜叶嫩度的不同,白茶又分为白牡丹、白毫银针、贡眉、寿眉四种。
白茶的加工工艺只有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因此有人讲“白茶的制作方法是至贴近自然的制茶法”。但是,萎凋、干燥这两道看似简单的工序却包含了深刻的生物、化学变化。
萎凋是白茶特有的外形、色泽形成的关键工艺,白茶的萎凋并不是鲜叶的单纯失水,而是在一定的外界温湿度条件下,随着水分的逐渐散失,叶细胞浓度的改变,细胞膜透性的改变以及各种酶的激活引起一系列内含成分的变化过程。
萎凋是指在一定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情况下,伴随叶片水分蒸发和呼吸作用,叶片内含物发生缓慢氧化的过程。萎凋是白茶制作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白茶的品质高低。
一般分为日光萎凋、室内萎凋(自然萎凋、加温萎凋)、复式萎凋。
在白茶萎凋过程中,水分逐渐散失,由于叶表与叶背组织结构不同,在长时间的萎凋失水过程中,叶背细胞的失水速度大于叶表细胞,引起叶表叶背张力的不平衡,加上萎凋后期的“并筛”,从而形成白茶叶缘垂卷的良好外形。
所以,白茶萎凋的过程是茶叶鲜叶中糖类、蛋白质、氨基酸、多酚类等各种化学物质的复杂变化过程。
烘焙过程要进行翻拌,翻拌的工具就需用到软竻,制茶师根据白茶的颜色和香气变化程度,进行翻拌,把焙笼内的白茶全部倒在软竻,由软竻再倒到焙笼,这样,原来烘焙时位于上层的就移到下层。
软竻可使茶师的手少接触到白茶,因为手上的汗渍会影响白茶的茸毛。炭火烘焙加工后的白茶炭香、毫香明显,这种干燥工艺的白茶广受消费者喜爱。此外,这种干燥方式的白茶耐储存。
初烘:烘干机温度90~100℃;时间:10分钟;摊叶厚度4厘米;摊凉:15分钟。
复烘:温度80~90℃;历时20分钟至足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