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茶叶泡得竖起来会被认为是好茶叶
1、能够竖起来是好茶,因为能够竖起来的都是芽茶,芽茶是芽尖上的那一颗独芽,一般是清明前才有,这时候气温较低,茶叶氨基酸含量高,口感很鲜爽,加上早春病虫害基本没有,茶叶口感清爽纯粹。加上清明前的芽茶,往往是冬天转春以来的第一、二拔茶,茶芽积蓄了一冬的养份,因此营养最为丰富,滋味也最为丰富鲜爽。
2、而芽茶之所以能够竖起来,有如下三个原因:
3、其一,它的形状是长条形,因为只有长条形的物体,才有“竖”这个形态,而圆球形或正方体是没有竖的概念的。而芽茶是长条形的。
4、其二,它是仅此一颗的芽头茶,若是除了芽头,还带有其它的叶头,那么它泡开后就有了分叉,就是一团叶子,也不可能是单独的长条形,也不可能有“竖”的形态了。
5、其三,能够在水里竖起来,一定是一头重来一头轻,不然就会横着的。因为芽柄的一头比芽头的一头要重,因此。它总是保持芽柄在下,芽头在上,因而在水里竖起来了。
6、另外,芽茶忽然被热水冲泡后,它不断的吸收水分,其重量也在不断增加,先是浮在水面,随着不断吸水加重,慢慢沉入水底,形成一种如同跳舞般的美感,在品味茶的鲜爽时,还可欣赏它婀娜多姿的形体美。也因为这个原因,人们就更认为它是好茶。
二、茶叶为什么竖起来
一根根立起来说明茶的匀整度和饱满度很好。是由于叶尖和叶尾厚薄不同,并且叶尾有梗,梗的密度相对来说要比叶尖要大。另外吸水的速度可能也不相同,所以总是叶尾(有梗)比叶尖略重。
因此茶叶便是竖立起来,叶尖朝上,叶尾在下。还有就是看茶叶的炒制工艺,还采摘季节,和茶叶等级也有关系。一般的绿茶如复果是牙尖的话都是会立起来的。
茶冲泡时会上浮,当茶叶吸足水分后就会下沉,越好的绿茶,起伏的次数会越多(最多为3-4次),所以懂茶人喝绿茶时会喜欢用玻璃杯,可以观看茶叶在水里的起伏,俗称“茶舞”。另外,白茶类的“君山银针”制,也会有此现象,而且起伏次数为3次,俗称“三起三落”。
刚烧开的水温度高,可使茶叶中不耐高温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等)大量破坏,并且使茶的香味很快消失。泡茶的水温宜按茶叶老、嫩来分,老茶可用95℃的开水直接冲入;嫩茶则应低些,80℃左右比较适合。
茶叶在栽培与加工过程中受到农药等污染,茶叶表面总残留一些农药,相应的头遍茶农药等有害物质浓度也高。
茶宜常饮而不宜多饮,应随饮随泡,不要搁置太久。茶叶泡的过久,内中很多对人体不利的物质被泡了出来。
冲泡时间过长,茶叶中的茶多酚、类脂、芳香物质等可以自动氧化,不仅茶汤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尝价值。
三、为什么说茶叶竖起来便会发生好事
1、这种说法其实是日本流传过来的,没有科学依据。
2、"茶叶茎(日语叫做“茶柱”、ちゃばしら)竖起是个好兆头",在日本民俗中有这样的说法。这是为什么呢?
3、茶叶茎即茶叶的茎部。泡茶时,碎茶叶会穿过滤网,进入茶水中,但是茶叶茎却常被滤网挡住,故而很少在茶水中看见茶叶茎。因此,若能再看见茶叶茎在茶水里竖起来,便更是罕见了。所以,日本人认为这是吉兆。
4、看到茶叶茎竖起来,有人就会联想到家里的柱子,即顶梁柱立起来了,认为这预示着一家的安定繁荣。有很多人认同这一说法。
5、据说古代有个茶商,他只卖出了头批新芽茶,而第二批茶叶却无人问津,剩了下来。茶商对此很苦恼。
6、第二批茶叶有个特点,就是混入了很多茶叶茎等。
7、因此,茶商便对人们说“茶叶茎竖起是好兆头”,以此把第二批茶叶的弱点变成了优点,让第二批茶叶被抢购一空。
8、现在也有专门的商家制造能让茶叶茎竖起来的茶叶。
9、①、雀舌茶(湄潭翠芽):因形状小巧似雀舌而得名。其香气极独特浓郁,是以嫩芽焙制的上等芽茶。
10、②、白毫银针:创制于1796年,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原产地在福建,白毫银针冲泡开始时,茶芽浮在水面,经5—6分钟后,部分茶芽沉落杯底,此时茶芽条条挺立,上下交错。
11、③、太平猴魁: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尖茶。冲泡后,芽叶竖立且成朵肥壮,有若含苞欲放的白兰花。此乃极品的显著特征,其他级别形状相差甚远,则要从色、香、味仔细辨识。
12、④、君山银针:是中国名茶之一,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
13、⑤、竹叶青茶:可以解渴消暑,解毒利尿。其味清香可口,其色微黄淡绿,其汤晶莹透亮,具有生津止渴、消热解毒、化痰的功效。清热,消炎,利尿通络。
14、可能很多人说,近年来,很少见到茶叶茎竖起的现象了,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喝瓶装茶饮和用茶包泡的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