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用水烫一下变色的是什么茶叶啊(茶叶泡出来没有颜色是什么原因)

一、喝茶前,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用热水烫茶具呢

看到很多喜欢喝茶的茶友,尤其是那些茶艺师,感觉看他们泡茶很是复杂,平常的人喝茶就把茶叶一放,就直接喝了。但是对于经常喝茶的茶友来说,茶盘上的茶具在泡茶之前都要用烧开的水冲淋一下,不管是茶具还是茶宠都要这样,才能开始泡茶的步骤,感觉这样很有喝茶的仪式感,当然这样不仅是为了卫生,也是有实际的意义的。

很多茶友喝茶很多情况也是为了招待亲朋好友,一起喝茶谈天说地,在茶桌上摆放着茶具,已经用水冲过一遍,十分干净可见,但是在亲朋好友的面前也是需要讲究喝茶的礼仪和仪式感,更重要的让人觉得很干净杀菌,所以大多都会进行“温杯”的过程,煮好的开水把茶盘上每一个茶具都冲淋一下,然后才会进行泡茶的过程。这样不仅让饮茶的人觉得舒心,也是更加的放心。

长期使用茶具饮茶的话,茶具很有可能有异味,这时候一般的洗茶具可能去除的就是灰尘,并不能把茶具上的水味那种腥味去掉,所以用沸水的温度去冲淋一下茶具,这样比较容易让异味随着热气散发出去,这样还可以很好的去除茶具上表面残留的水渍,这样还能更好的保持茶具的干爽和纯净。

如果茶具没有进行温杯的话,很可能直接用热水对茶具造成一定的损害,而且泡茶时如果是向茶具中直接加水,会因茶具本身温度过低,导致水温下降很快达不到冲泡的温度,这样就很难泡出理想的茶味。用冷杯子喝茶也无法醒茶,很难呈现出最佳的茶香气。温杯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提升茶具温度。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温杯与不温杯的差别更为明显。温热过的茶壶,放进茶叶,盖上盖子轻轻摇晃,轻启壶盖凑近闻闻,香气馥郁。此时再用沸水冲茶,香气即刻四起,高扬芬芳。

二、泡茶的方法是什么

1、泡茶是中国人的发明,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拐点,带动了茶具、茶道、茶艺、茶文化的发展。泡茶讲究茶具、用水、水温、环境、心境、甚至着装(礼服)等等。在泡茶之前,人们只会把茶叶放在嘴里咀嚼。在泡茶之后,茶饮才真正实现了普及,成为中国人和世界各地茶人的至爱。茶相关经典名句:“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

2、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首先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3、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4、用茶量多少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在西藏、新疆、青海和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以肉食为主,当地又缺少蔬菜,因此茶叶成为生理上的必需品。他们普遍喜饮浓茶,并在茶中加糖、加乳或加盐,故每次茶叶用量较多。华北和东北广大地区人民喜饮花茶,通常用较大的茶壶泡茶,茶叶用量较少。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消费者主要饮用绿茶或龙井、毛峰等名优茶,一般用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每次用量也不多。福建、广东、台湾等省,人们喜饮工夫茶。茶具虽小,但用茶量较多。

5、茶叶用量还同消费者的年龄结构与饮茶历史有关。中、老年人往往饮茶年限长,喜喝较浓的茶,故用量较多;年轻人初学饮茶的多,普遍喜爱较淡的茶,故用量宜少。总之,泡茶用量的多少,关键是掌握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取四只茶杯,各等量放入3克相同的茶叶,再分别倒入沸水50毫升、100毫升、150毫升和200毫升。5分钟后审评茶汤滋味,结果是,加水50毫升的滋味极浓,加水100毫升的滋味太浓,加水150毫升的滋味正常,加水200毫升的滋味较淡。

6、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候汤(即指烧开水煮茶——作者注)最难,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前世谓之蟹眼者,过熟汤也。沉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曰候汤最难。”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得更为具体:“水一入铫,便需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过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以上说明,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的“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泡茶鲜爽味便大为逊色。培养沸滚的水,古人称为“水嫩”,也不适宜泡茶,因水温低,茶中有效成份不易泡出,使香味低淡,而且茶浮水面,饮用不便。

7、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茶(绿茶类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而在高温下,茶汤容易变黄,滋味较苦(茶中咖啡碱容易浸出),维生素c大量破坏。正如平时说的,水温高,把茶叶“烫熟”了。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中有效成份浸出较少,茶味淡薄。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极老,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还要在冲泡前用开水烫热茶具,冲泡后在壶外淋开水。少数民族饮用砖茶,则要求水温更高,将砖茶敲碎,放在锅中熬煮。

8、一般说来,泡茶水温与茶叶中有效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呈正相关,水温愈高,溶解度愈大,茶汤就愈浓;反之,水温愈低,溶解度愈小,茶汤就愈淡,一般60℃温水的浸出量只相当于100℃沸水浸出量的45—65%。

9、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上面谈到,高级绿茶适宜用80℃的水冲泡,这通常是指将水烧开之后(水温达100℃),再冷却至所要求的温度;如果是无菌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的温度即可。

10、中国人历来好品茶,泡茶似乎人人都会,但并非个个都能泡出好茶。好茶还需好水泡。

11、古人知晓泡茶时水的重要性,因此非常重视水的质量。若水质差,茶叶的色香味就会被改变或者被淹没,若非常适宜则会对茶汤品质起到优化作用古人评水主要从水质和水味两方面给予评价,好的水质必须是清、活、轻,水味须甘、冽。

12、泡茶水的标准从水质:清、活、轻,水味:甘、冽这五个方面来判断。现代科学分析认为,每升水含8毫克以上的镁离子钙称之为硬水,反之则为软水。软水沏茶,色、香、味俱佳,硬水泡茶,茶汤易变色,色、香、味也会大受影响。水的轻重还包括水中所含的矿物质成分的多少以及酸、碱度,含铁、碱物质较多的水泡茶,茶汤会飘起一层“锈油”,出现混浊并有沉淀物。水的酸度大,泡出的茶色就会深,甚至暗黑。所以建议选用软性水泡茶(如西藏天然冰川山泉水、青海昆仑山天然矿泉水、河南太行八里天然矿泉水、青岛崂山天然矿泉水)。

13、多数人是用沸腾的自来水泡茶,如果有条件可将自来水静置20小时左右,挥发水中的消毒气味后再用较好。水质不佳,可以多煮一会,沉淀杂质,消除异味。纯净水是泡茶的好水,无污染的天然矿泉水也很不错,远离人口密集的江、河、湖水,也不失为沏茶的好水。古人推崇的雪水、雨水,但是如今因为水污染,在多数地区已经不再有好水了。

14、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泡茶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不可一概而论。

15、如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5分钟后,便可饮用。这种泡法的缺点是:如水温过高,容易烫熟茶叶(主要指绿茶);水温较低,则难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往往一时喝不完,浸泡过久,茶汤变冷,色、香、味均受影响。改良冲泡法是:将茶叶放入杯中后,先例入少量开水,以浸没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据测定,一般茶叶泡第一次时,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则所剩无几了。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三、陶瓷之类的杯子泡完茶叶水为什么会变黄

1、陶瓷之类的杯子泡完茶叶水会变黄是因为产生了茶垢。

2、清洗的时候,不管是食盐也好,或是粗盐也行,都可以帮我们去除杯子上的茶渍,我们可以用手指沾取之后,在茶渍上方来回刷洗,不消两三分钟,就会发现茶渍神奇地消失了。

3、有时碰上了陈年老垢,怎么洗都不干净的时候,在厨房里找找用剩的柠檬,或是吃完橘子后要丢掉的果皮,咖啡杯,就使用柠檬切片或是少许的醋来擦拭杯缘,而若是咖啡壶,我们可以把柠檬切片,用布包著放到咖啡壶的上部,加水加到满。

4、以煮咖啡的方式来煮柠檬,让它一滴滴地滴到下方的壶中。当咖啡壶中有黄浊的水滴出来,这就是柠檬酸清除咖啡渍的证据。一般而言,两次左右就可以把咖啡壶扫除完毕了。

5、如果用果皮来替代菜瓜布,沾取盐巴之后,再拿来刷洗茶渍,也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如果没有果皮的话,利用少许的醋也会有同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