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吴县洞庭山是什么茶(江苏茶叶)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江苏吴县洞庭山是什么茶这个问题,江苏茶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吴县洞庭山是什么茶的产地

吴县洞庭山是碧螺春茶的产地,碧螺春属绿茶类,不经发酵,其产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吴县)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碧螺春的制作工艺为采摘、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炒制、包装,制成的干茶卷曲如螺,银绿隐翠,叶芽幼嫩,果香馥郁。

洞庭碧螺春特点:

碧螺春有三大特点,采得早,摘的嫩,拣的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一直到谷雨前后结束,清明前后茶最为尊贵,每斤碧螺春大约需要采摘6-8万芽头,可见茶叶细嫩度,采摘功夫之深厚。

碧螺春的制作分采、拣、摊凉、杀青、炒揉、搓团、焙干等七道工序,碧螺春在清明前开采,采一芽一叶初展,称为“雀舌”。

目前碧螺春基本还是采用传统制茶全手工方法,杀青后炒揉,揉中带炒,炒中带揉,揉揉炒炒,最后焙干,细嫩芽叶与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使碧螺春形成了色香味形具美的风格。

洞庭山茶产区,茶与果树相间,茶树与桃树、杏树、梅树、柿树、白果、石榴等果树交错种植,根脉相连,茶吸果香,花窨茶味,所以碧螺春有独特的花香果味。

江苏吴县洞庭山是什么茶产地

江苏吴县洞庭山是碧螺春茶的产地,碧螺春,不发酵,十大名茶之一,茶性偏寒,因其产地为太湖洞庭东西两山,因此又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的制作工艺为采摘、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炒制、包装,成品干茶卷曲如螺,茶毫显露,果香馥郁,且醇厚鲜爽,回甘生津。

碧螺春的特点:

碧螺春茶形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洞庭碧螺春是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中外。当地茶农将碧螺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将它轻轻投入水中,茶即沉底,有“春染海底”的美誉。

从茶叶的外形来看,碧螺春以一芽一叶,银绿隐翠,条索纤细,卷曲呈螺旋状,表面茸毛披伏,白毫毕露为真品,以一芽二叶,芽叶长短不一,色泽呈黄色和绿色为假品。

从叶底看,碧螺春叶底柔软,嫩而纤细,叶质整齐均匀。

从汤色和滋味来看,碧螺春以汤色微黄为优品,以汤色碧绿为次品。清香醇和,兼有花朵和水果的清香,鲜爽凉甜,素有“一酌鲜雅幽香,二酌芬芳味醇,三酌香郁回甘”的说法。

碧螺春产地特征:

碧螺春的产地洞庭山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在碧螺春茶区,茶园和果园融为一体,茶树与桃、李、杏、枇杷、杨梅、板栗、柑橘等芳香吐蜜的果木混栽套种,交错种植,树枝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于是,造就了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特征!

江苏吴县洞庭山产的什么茶

江苏吴县洞庭山是碧螺春茶的产地。

碧螺春属于不发酵绿茶,茶性偏寒,其产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洞庭山,因此又称洞庭碧螺春。

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人,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而洞庭山碧螺春茶则被中共指定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指定用茶,常用来招待外宾或作为高级礼品馈赠对方。它不仅畅销于中国大陆市场,亦销至香港、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地。

碧螺春茶从春分开采,至谷雨结束,采摘的茶叶为一芽一叶,对采摘下来的芽叶还要进行拣剔,去除鱼叶、老叶和过长的茎梗。

一般是清晨采摘,中午前后拣剔质量不好的茶片,下午至晚上炒茶。目前大多仍采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艺过程是:杀青——炒揉——搓团焙干。三个工序在同一锅内一气呵成。炒制特点是炒揉并举,关键在提毫,即搓团焙干工序。

扩展资料:

特点

洞庭山有洞庭东山和洞庭西山,位于太湖之滨,气候温和,冬暖夏凉,空气清新,云雾弥漫,是茶树生长得天独厚的环境,加之采摘精细,做工考究,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品质特点。

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冲泡后,味鲜生津,清香芬芳,汤绿水澈,叶底细匀嫩。尤其是高级碧螺春,可以先冲水后放茶,茶叶依然徐徐下沉,展叶放香,顶级的碧螺春甚至能用矿泉水或山泉水冷水泡开,这是碧螺春茶叶芽头壮实的表现,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拟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碧螺春

江苏吴县的洞庭山是什么茶的产地

江苏吴县洞庭山是碧螺春茶的产地,而洞庭山分为东山、西山两部分,名茶洞庭碧螺春便诞生于此。碧螺春属于绿茶,未经发酵,其茶是采摘鲜嫩芽头为原料,经过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炒制等工序制作而成,其成品茶具有形美、色艳、香浓、味醇的显著特征。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茶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碧螺春茶的特点:

碧螺春干茶外形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就是对碧螺春外形的形容和赞美。

而碧螺春茶汤的外形是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总结来说碧螺春外形条索纤细,茸毛遍布,白毫隐翠,泡成茶后,色嫩绿明亮,

碧螺春的色泽的观察我们可以将碧螺春轻轻投入水中,茶即沉底,有“春染海底”之誉。

茶叶上带着细细的水珠,约2分钟,几乎全部都舞到杯底了,只有几根茶叶在水上飘着,多数下落,慢慢在水底绽开,颜色浅碧新嫩,香气清雅。而龙井下投五分钟后才开始下落,叶片慢慢被浸润,颜色黄绿,能长时间保持香气。

碧螺春茶的制作工艺:

碧螺春炒制的特点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

1、采摘

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

采回的茶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剔去鱼叶和不符标准的芽叶,保持芽叶匀整一致。通常拣剔一公斤芽叶,需费工2—4小时。

2、摊放

其实,芽叶拣剔过程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一般5—9时采,9—15时拣剔,15时—晚上炒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3、杀青

在平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4、揉捻

锅温70—75℃,采用抖、砂、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

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汁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5、搓团显毫

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5、烘干

采用轻搓、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进,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关于江苏吴县洞庭山是什么茶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