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山甘露是什么茶(蒙顶甘露茶哪个品牌好)

一、蒙顶甘露属于什么茶

1、蒙顶甘露属于绿茶类,不发酵性偏寒,是以芽头为代表的芽茶,蒙顶甘露是蒙顶山茶代表,主产于四川省雅安市蒙山,故被称做蒙顶茶。

2、紧凑多银毫、嫩绿色润,香气馥郁芬芳鲜嫩,外形美观,浅绿油润,香气高爽,味醇甘鲜,茶形状纤细,叶整芽泉,叶嫩芽壮;色泽嫩绿油润。

3、茶汤似甘露,碧清微黄,滋味鲜爽,浓郁回甜。嫩绿色润,内质香高而爽,味醇而甘,汤色黄中透绿,透明清亮,叶底匀整,嫩绿鲜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沏二遍时,越发鲜醇,使人尺颊留香。

二、甘露茶属于什么茶

1、甘露茶属于绿茶,甘露茶主要生产于蒙山,因此也被称为蒙顶茶,甘露茶作为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甘露茶的产地在四川省雅安市的蒙顶山附近,四川省蒙顶山上也有在种植。

2、甘露茶属于绿茶,甘露茶主要生产于蒙山,因此也被称为蒙顶茶,甘露茶作为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

3、甘露茶的产地在四川省雅安市的蒙顶山附近,四川省蒙顶山上也有在种植。

4、甘露茶含有茶氨酸,具备较强的抗氧化性,是人体自由基的去除剂,可以阻隔脂质过氧化反映,消除活性酶,有利于防止衰老。

5、甘露茶还含有少量的咖啡因,可以刺激肾脏功能,提升肾脏功能的滤掉率,还可以降低有害物在肾脏中的停留时间,甘露茶中含有的咖啡因可以增加胃酸的排泄量,有助于促进消化,提高溶解人体脂肪的能力。

6、甘露茶的制作方法比较复杂,分为采摘,杀青,做形,搓揉5个步骤,并且甘露茶的制作方法为手工制作。

7、在每年的春分时节开始制作,用沸水冲洗玻璃杯或者是茶具,将沸腾的水凉至80度左右,把水倒入杯中2/3处,取3-5克的甘露茶叶放进杯中,大概2-3分钟后即可饮用。

三、蒙顶甘露什么牌子好

蒙顶甘露比较好的牌子有味独珍、皇茗园、跃华、天沫、赋雅轩、蒙顶山茶等。

这个品牌是比较知名的品牌之一,也是比较值得信赖的一个蒙顶甘露品牌。该牌子的茶品均为蒙顶山系列名茶代表,品质优异,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味独珍牌蒙顶甘露,更荣获了国际名茶评比金奖,受到了广大茶客的一致好评。

这个品牌在国内是比较有名的,而且该茶企业拥有着非常不错的综合实力。那么其公司更是蒙顶山茶代表性茶企,入驻中国茶业百强。此牌子的蒙顶甘露,原料天然优质,成茶品质上盛,是众多消费者热选的蒙顶甘露牌子。

这个品牌所售的产品品种还是比较多样化的,但是蒙顶甘露的品质口碑也很不错。这个牌子品种包括有绿茶、黄茶、红茶、青茶、花茶、黑茶等系列产品,跃华牌蒙顶甘露,成品茶色黄碧绿,味甘而清,极具独特风格。

这个品牌是大众比较喜欢的一个茶叶品牌,其所售的蒙顶茶的产品也较多。那么天沫品牌系列产品有甘露、石花、黄芽、毛峰、飘雪、红芽等特色蒙顶茶,这个牌子的蒙顶甘露有毫多、色碧、清香、味醇等特点,在业界享有盛誉,为大众热爱的蒙顶甘露牌子之一。

这个品牌有着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各方面也有着自己的优势。赋雅轩为雅安市赋雅轩茶业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其自有高山万亩茶园,鲜叶采摘至海拔1060米的蒙顶山核心产区,茶农严格采摘,赋雅轩茶人进行专业筛选,再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匠心炒制,确保每杯蒙顶甘露的品质。

这个品牌的综合实力是比较强的,且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一起结合。那么四川蒙顶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是雅安市政府和名山区政府共同出资组建的一家集茶叶生产、加工、营销、旅游和科研推广为一体的全资国有综合型企业。

四、蒙顶茶的品种主要有哪些 蒙顶山什么茶最出名

1、蒙顶甘露:蒙顶甘露,是国内最早出现的卷曲(揉捻)型绿茶。蒙顶甘露茶采摘细嫩,制工精湛,外形美观,内质优异。其品质特点:紧卷多毫,浅绿油润,叶嫩芽壮,芽叶纯整,汤黄微碧,清澈明亮,香馨高爽,味醇甘鲜。为了保证蒙顶甘露的优异品质,鲜叶原料细嫩,采摘标准为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每年自2月底至清明节前是采制蒙顶甘露的最佳时节。蒙顶甘露的制法工艺沿用明朝的“三炒三揉”制法。鲜叶采回后,经过摊放,然后杀青。为使茶叶初步卷紧成条,给“做形”工序创造条件,杀青后需经过三次揉捻和三次炒青。最后经过初烘、匀小堆和复烘达到足干。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揉捻工艺,和普通的绿茶相比,滋味更加鲜嫩醇爽。

2、蒙顶黄芽:蒙顶黄芽是中国芽形黄茶的代表之一。蒙顶黄芽外形扁直,芽条匀整,色泽嫩黄,芽毫显露,花香幽长,汤色黄亮透碧,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全芽嫩黄。蒙顶黄芽茶青采用明前全芽头制作,每斤干茶需要4万至5万个芽头。蒙顶黄芽是制作过程包括杀青、初包、复炒、复包、三炒、堆积摊放、四炒、烘焙八道工序。而决定蒙顶黄芽品质的关键还在于独特的闷黄工艺。同时,由于芽叶特嫩,要求制工精细。

3、蒙顶石花:蒙顶石花,造型美观,外型像石头上苔藓,冲泡后整芽形似花。此茶产于蒙山,故名蒙顶石花。蒙顶石花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扁形茶,是中国扁形绿茶的代表。制作蒙顶石花的茶青采用的是清明节前的全芽头,每斤干茶需要4万至5万个芽头。蒙顶石花的制法工艺沿用唐宋时期的“三炒三晾”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