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茶叶生产企业如何提高质量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茶叶行业存在问题及措施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茶企业如何提高效率
纵观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的脉络,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因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①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的各级政府开始注重发展茶行业,并且采取了一些退耕还林、西部开发等政策,促使茶园种植面积扩大,茶行业经济发展,茶叶产量快速增长。
②投资者支持
目前,我国爱茶的消费者越来越多,茶行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消费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增多,也促进了茶行业的积极发展。
③新技术开发
随着近年来茶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茶叶加工由手工作坊发展到流水线生产作业,不仅提升茶叶加工的效率,还能提高产品的质量。
④产品开发
技术进步的同时,茶企已越来越重视茶叶新产品、新品种的研发,不断丰富市场选择,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
怎样可以提升茶叶的质量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档茶叶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销量逐年增大。那如何提高高档茶叶的产量呢?现将主要环节介绍如下:
加强冬季施肥工作冬季施足基肥,增施氮肥,充分发挥肥料的春季效应,使春茶优质高产。通常氮肥多集中在春茶采摘前作为催芽肥施用,冬季不施氮肥。据有关资料介绍,春茶所需的营养,特别是氮素营养,有80%以上是来自茶树上年冬季所吸收和贮存的氮素。所以冬季施足肥料是春茶增产的基础,而春茶采摘前的催芽肥,被茶树吸收利用的不到13%。因此,为了提高春茶质量,必须把春茶采摘前作为沟施的氮肥,抽出一部分放在上年冬季结合基肥施下。这样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配合增施部分氮肥,再将一部分氮肥进行春季叶面喷施,从而提高春茶对氮肥的利用率,增产效果明显。
改春季修剪为秋季修剪,促进春季茶芽早发多发春茶采摘前轻修剪,茶树受到的创伤一时难以愈合,生长受到抑制,使茶树发芽推迟,发芽点减少,影响春茶产量,尤其是高档春茶的产量。而改为秋茶采摘后轻修剪,茶树有充裕时间愈合伤口,恢复生机,可促进春季茶芽早发多发和芽头肥壮,有利于多产高档春茶。生产实践证明,将春茶采摘前的轻修剪改为秋茶采摘后轻修剪,春茶开采期可提早5~7天,春茶产量提高10%以上。秋茶采摘后轻修剪,必须在茶树地上部停止生长后进行。
实行细嫩采摘,见芽就采,直接提高高档茶叶产量传统的采摘方法是当茶园中的芽叶有10%~15%,达到采摘标准后才开始采摘,并要蓄养一段时间后再采摘1次。为了提高高档茶叶的产量,要打破传统的采摘模式,不搞“养大采”而实行细嫩采摘,见芽就采,即“芽头冒出一个及时采下一个”,舍得多投劳动力每天在茶园巡回采摘,尽量多生产一些高档名优茶叶,这样虽然茶叶产量比以往粗采的要下降一些,但产值和收益大大增加。
切实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秋末冬初清理茶园,喷施石硫合剂封园,降低病虫越冬基数,预防早春茶小绿叶蝉、茶蚜、茶尺蠖等对嫩梢危害。如有病虫害发生,结合勤采及时给予控制,避免农药防治。
如是如何提高茶叶品质的?名茶若受污染,特别是出口产品,其产值、声誉均会严重受挫。为提高茶叶质量和产量,除了采取茶园种绿肥、覆盖保湿,每次采后施足农家肥,以及提高制茶工艺等措施以外,还要巧用叶面肥,这是用肥量少、见效快、收益高的好办法,一般可增产20%-30%以上。其技术是:施肥时间。在春、夏、秋各轮茶叶萌发新梢长出一芽一叶初展时,选择无风晴天清晨、傍晚或阴天喷施,每周一次连喷2-3次。喷到叶面滴水为止。肥料配比。以氮、磷、钾为主,微肥为辅,比例为4∶1∶1,微肥根据茶树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配比。
施肥浓度。施肥浓度与肥料品种、天气条件因素有关。据试验,尿素为0.5%、过磷酸钙1%。硫酸钾0.5%、硫酸锌50-100ppm、钼酸铁20-50ppm。如浓度过大易产生肥害,否则起不到效果。多物结合。可与治虫、喷灌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结合,既省劳力,作业也容易实现机械化。肥料与农药化学性质。酸性化肥要配酸性农药,碱性化肥要配碱性农药,才不会产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以防相互抵消肥效和药效。采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茶树病虫采用生物农药防治是安全可靠无污染无公害,且成本低防效高的最佳选择,如Bt乳剂、青虫菌、白僵菌、农用抗菌素和植物抗菌素等。
如何保障我国茶叶质量安全
GB/T14456.1-2008绿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质量(品质)等级审评方法和判定依据
绿茶生产企业在执行GB/T14456.1-2008绿茶①标准时,因该标准未制定如同GB/T14456.2-2008绿茶②中详细的质量(品质)等级。就认为GB/T14456.1-2008绿茶①没有产品质量(品质)等级要求看没有质量(品质)等级审评方法和判定依据看其实是错误的。
一、GB/T14456.1-2008绿茶①已经明确对绿茶质量(品质)等级审评方法,依据,有以下规定:
(1)GB/T14456.1-2008绿茶①4.1.1规定:各品名、花色、等级的产品应符合该产品标准。
(2)GB/T14456.1-2008绿茶①5.2感官品质检验按照SB/T10157茶叶感官审评方法③的规定执行。
(3)GB/T14456.1-2008绿茶①6.2.1出厂检验项目:感官品质、水分、碎末茶和净含量。
二、茶叶感官审评是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SB/T10157-93-3定义③)
(GB/T23776-2009-3术语和定义④)
(1)茶叶审评方法
在GB/T14456.1-2008绿茶①标准中规定感官品质检验按照商业行业标准SB/T10157-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③执行,GB/T14456.1-2008绿茶①标准颁布执行后,国家又颁布最新的GB/T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④。
(2)茶叶感官审评茶叶质量(品质)的依据:
按照SB/T10157-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③中9项,10项,11项规定以标准样⑤、或成交样⑥相应品级的色、香、味等品质要求为依据对茶叶质量(品质)进行感官审评,根据绿茶等级判定原则计算结果,再作出茶叶质量(品质)等级判定。
根据新法优于旧法原则,也可以按照GB/T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④6.1.1级别判定。对照一组标准样⑤,对茶叶质量(品质)进行感官审评,根据绿茶等级判定原则计算结果,再作出茶叶质量(品质)等级判定。在GB/T23776-2009-6审评结果与判定中
④,有比
SB/T10157-9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③更详细茶叶质量(品质)
等级判定方法。也可以采用品质感官记录,对各品质因子情况进行汇总,并计算出茶叶质量(品质)等级。
三、理化指标检验和感官审评密不可分共同保证茶叶质量安全绿茶经过GB/T14456.1-2008绿茶①4.2项理化指标、4.3项卫生指标只能够鉴定并判定绿茶产品质量是否卫生安全,但是无法鉴定茶叶质量(品质)的高低。所以国家制定一系列的SB/T10157-93感官审评方法③、GB/T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④、GB/T14487-2008感官审评术语⑦,通过对照标准样⑤、或成交样⑥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等因子进行审评汇总计算,从而达到鉴定,判定茶叶质量(品质)等级的目的。
四、感官审评的法定要求和技术支持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制定的《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⑧要求茶叶生产企业必须配备食品检验员和评茶员⑧或评茶师作为茶叶生产许可证获证条件,缺一不可。必须由评茶员或评茶师做茶叶感官审评,鉴定茶叶质量(品质)工作。
五、感官审评的结果和表现形式
通过对照标准样⑤、成交样⑥级别或者根据绿茶等级判定原则计算结果为评判依据,再作出茶叶质量(品质)等级判定。经过茶叶感官审评后专业评茶员,评茶师就可以对绿茶质量(品质)的高低作出判定,其判定结果就通过茶叶等级区分出来,出厂检验合格后并标示在产品包装标签上。
六、GB/T14456.1-2008绿茶①标准的制定真正体现国家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1)全国绿茶品种数百个,系列产品分类近万个,如果国家标准要精心编制,细分制定标准,将堪比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所以GB/T14456.1-2008绿茶①标准体现了坚持企业为主原则,提高标准的适用性。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贴近经济,紧跟市场,服务企业,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使企业成为制定标准、实施标准的主力军。
(2)GB/T14456.1-2008绿茶①标准的质量(品质)等级标示后更容易保证茶叶质量安全,更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尊重消费者,更容易让企业合法赢得细分市场。
七、结论
综上所述,得出GB/T14456.1-2008绿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对绿茶的产品质量(品质)等级是有要求、有审评方法、有判定依据。
怎样高效的保证茶叶质量
保证茶叶质量,前提是正确使用化肥。茶的生长良好要归功于基肥施用适当,在去年10月底至11月初施的基肥,所施的肥料包括有机肥和化肥,有机肥用牛栏粪和饼肥混合,每亩1000公斤。复合肥采用氮磷钾养分含量为15-15-15的通用型复合肥,每亩施用30公斤。基肥的施用体现了时间早而位置深的特点,在茶树两侧开沟条施、深度在15到20公分处。由于基肥施用的早、深、好,春天茶树树梢生长萌发多,茶获得丰收。化肥污染是农田施用大量化肥而引起水体、土壤和大气污染的现象。农田施用的任何种类和形态的化肥,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化肥利用率,氮为30—60%,磷为2—25%,钾为30—60%。未被植物及时利用的氮化合物,若以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的NH4—N的形式存在,就会随下渗的土壤水转移至根系密集层以下而造成污染。可导致河川、湖泊和内海的富营养化;土壤受到污染,物理性质恶化;食品、饲料和饮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为防止污染环境,应对使用的化学肥料进行控制和管理。①防止化肥污染,不要长期过量使用同一种肥料,掌握好施肥时间、次数和用量,采用分层施肥、深施肥等方法减少化肥散失,提高肥料利用率。②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增强土壤保肥能力和化肥利用率,减少水分和养分流失,使土质疏松,防止土壤板结。
③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增加磷肥、钾肥和微肥的用量,通过土壤中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作用,降低农作物中硝酸盐的含量,提高农作物品质。④制定防止化肥污染的法律法规和无公害农产品施肥技术规范,使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肥料的使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控制化肥对土壤、水源和农产品产生的污染。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